中医养生,历史悠久,渊源极深。在中医第一部经典巨着《黄帝内经》中,就提到了很多的养生方法。下面给大家分享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,喜欢养生的朋友值得一看哦。

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
动形养生
中医认为,“人欲劳于形,百病不能成”。因此,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、气功、太极拳、八卦掌、五禽戏等动形方式,以强身延年。当然,人若劳累过度,则容易引起“劳伤”,也称“五劳所伤”,即久视伤血、久卧伤气、久坐伤肉、久立伤骨、久行伤筋。
调气养生
人体元气有化生、推动与固摄血液、温养全身组织、抗拒病邪、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。营养失衡、劳逸失当、情志失调、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,可致元气虚、陷、滞、逆,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。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、顺四时、戒过劳、防过逸、调饮食、和五味、调七情、省言语、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、祛病延年。
修身养生
中医养生理论认为,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,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,多说好话、多行善事,可使自己心胸开阔、情绪安定,从而维持身心健康。
饮食养生
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,纠正脏腑阴阳之偏,防治疾病,延年益寿。中医养生理论认为,饮食要以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无蓄为益,五菜为充”,还要重视五味调和,否则,会因营养失衡、体质偏颇、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。
静神养生
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。古人认为,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,保持神气清静,心理平衡,可以保养天真元气,使五脏安和,有助于预防疾病、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。反之,则会导致情志内伤,如怒伤肝、喜伤心、思伤脾、忧伤肺、恐伤肾,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。
中医养生的方法包括合理饮食、稳定情绪、疏通体内的瘀滞,再就是戒烟戒酒,最后是适当补虚。 人寿命的长短就在于平时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,在于有没有养生的知识,稳定情绪非常关键,情绪的伤害对人打击是非常大,合理饮食主要是要做到不暴饮暴食、不过度的饮食,就是吃饭吃八九成饱,主要的食物还是淀粉类、蛋白质和脂肪,其他的要兼顾多样化,如杂粮、蔬菜。再就是疏通瘀滞,瘀滞就是身体哪里不通了,要及时疏通,再就是戒烟戒酒,酒不要多喝,一定要掌握好量,烟要戒,再就是合理运动,还有就是饮食补虚。